开的铺子要重新规整,所以画画图纸。”
合开铺子的事家里都知道,所以聂二夫郎倒也不奇怪,他坐到软塌上,拾起炕桌上的图纸,“哦?我看看画的什么样。”
下一秒声音微扬,“这是晚哥儿画的!”
孟晚有种羞耻的尴尬感,“是我画的,画的不好,让夫郎见笑了。”
聂二夫郎快速的皱了下眉,“不是说了让你跟着遥哥儿叫叔嬷吗。”
孟晚从善如流的改口,“二叔嬷!”
“嗯。”聂二夫郎这才满意。
“你这幅画如若不急着用就先借我两天。”
孟晚忙道:“二叔嬷说的哪里话,您若是喜欢尽管拿走,我再画就是了。”
聂二夫郎干脆利落的将画卷成一卷收了起来,“既如此我也不气了,你们玩吧,有空去我那儿坐坐。”
他雷厉风行说来就来,说走就走,孟晚是一头雾水。
聂知遥暗道:二叔嬷不是不喜欢我这样心思深的吗?怎么见了晚哥儿那么亲热,明明晚哥儿比自己心眼还多。
孟晚又重新画了图,将图纸留在了聂知遥这里,让对方按样式和用途采买木料,黄挣请工匠在铺子里监工。
清宵阁他占了四分股算是创始人,聂知遥三分,黄挣一分,剩下两分收益是留在阁里,预备给优秀员工的奖励。
若将来有写手笔锋成熟,创作稳定,便签长期契书,用分红勾着人留在阁里。
敲定完这些,剩下的就只剩招揽写手了。
“万兄。”午休用餐时,宋亭舟守在廪膳堂门口,叫住了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学子。
对方停下脚步,双手合抱,举手加额,弯身揖了一礼,“宋兄,还没恭喜你这次顺利中举。”
宋亭舟同样回礼,“多谢万兄,三年后望你也摘得桂榜。”
此人名万绥,正是奉天之行,昌平府学的众多秀才之一,只是可惜落了榜。
万绥内心苦涩,面上却没失礼,“多谢宋兄吉言。对了,不知你叫我是有何事?”
宋亭舟斟酌了一番才说道:“万兄也知道我也是同你一般的庄户人家,从前家境并不好,只是后来家母与夫郎经营些买卖才缓和一些。”
读书人中不乏有爱搬弄口舌的,宋亭舟又算是府学里的风云人物,他家里的基本情况自然有人知晓。
如今卖油果子的早食铺子哪儿哪儿都有,众人都知道是宋亭舟夫郎卖了方子,又买了新居。有人便在背后编排几句:找个好夫郎才衣食无忧等酸话。
宋亭舟并不知道,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,他会认为这本来就是实话。
家里富裕的书生也不会酸宋家这三瓜两枣,说这些话的多半是农户人家供养出来的读书郎,这些人分外抱团,万绥也是其中一员,只是没有面上编排过旁人,算是这些寒户里头的边缘人物。
“宋兄是何意?”万绥有些摸不准宋亭舟找他说这话的来意。
宋亭舟的铺垫有点短,但再多的废话他也没耐心说了,“我老家一个弟弟开了个铺面,要招人手写话本子,万兄若感兴趣,可前往一试。”
万绥怒从心来,他是没考上举人没错,可堂堂府学廪生,何至于沦落到给人写话本子!
宋亭舟莫不是在侮辱他!
“我……”
他刚说了一个“我”字便被宋亭舟打断,“只要写出一册话本,不论好坏,至少十两银子。之后若卖的好了,其他还有分成。”
万绥一腔怒火卡在喉咙里,“我……我去!”
——
“前期为了顺利开业,招揽更多写手,优越的条件是首要的,等人多了再培训提升质量,逐渐实行销量排行分成。”
孟晚的铺子施工很快,铺面上头已经挂上了一块宽一米、长三米、用红漆涂刷过的大红牌匾,上书着“清宵阁”三个字,这是孟晚叫宋亭舟帮他题的。
一楼大堂里宽阔明朗,阳光透过洁白的窗纸映射进厅堂的淡黄色木地板上。
一进门左手边的位置设了张柜台,正对门的空墙学着空墨书坊那样,摆了座用紫檀木雕琢的文昌帝君神像。供桌上供奉着瓜果香火,香炉中的香像是新插上的,烟火缭绕,屋子里都沾染了一股草木气息,可见是好物。
这些都是聂知遥掏的腰包,他甚至比孟晚出资还多。
靠墙、中间、靠窗的三个方位,顺着摆放了三排低矮的案几,一排六张。案几下又各自放着草编的蒲团,每个蒲团上都搭着个棉布坐垫。
二楼是一个个的小隔间,共十六间,这十六个小隔间大小一致,里头有桌有椅,因为气温渐低,小隔间门口都挂着厚厚的布帘子用来挡风。
孟晚和聂知遥等人正坐在一楼的厅堂里开会。
聂知遥问他:“销量排行分成是什么意思?”
孟晚坐在众人中间解释,“这些写手写的话本子需要黄挣先过滤一遍,选择出彩的几本,主动上门询问旁的大书肆愿不愿意打版出售,
第46章 招揽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